01
一位高校黨委書記以朋友圈遺言的形式,留下了世人很多問號和驚嘆號。
但是我卻對這所大學今天發生的事,沒有感到特別震驚。畢竟早在今年年初就領教了,這所大學詭異而神奇的學術氣氛,和讓人無法理解的價值觀導向。
當時也是偶然間,微博里發現一名粉絲只有幾十位的一個賬號,遭遇了一大堆人的圍攻。留言里各種難看的字眼,甚至還挖出賬號的個人信息和性取向。還有部分人要找賬號本人真人聊聊。
手法是不是和2019年HK的那群人非常相似?
當時出于同情,留言希望大家冷靜,并給予孤立無援的博主支持。后來才陸續發現,原來賬號的所有人是一名剛畢業的學生,他在網上發現現在風口浪尖的這所大學里,一名老師在網上公開為HK的返修例風波的黑衣人叫好,而且還鼓動學生,要踐行這種自由民主。
隨后這名年輕人出于義憤,在正規渠道匿名向大學管理層以合法合規的方式進行了舉報。但是沒想到他的舉報,對為他帶來了空前的壓力。
這名年輕人的信息很快被被舉報的該校王老師掌握,王老師在網上馬上開始了狂怒。她開始煽動粉絲,一定要把這名舉報者人肉出來。當時我對這種囂張的態度感到極其震驚。
一名大學老師,僅僅因為有人反映她的出格言論,居然可以在網上公開鼓動網絡暴力。很快還有更多網友進來吃瓜,一口氣吃出更加讓人震驚的瓜。
其實一名普通人,如果真心擁抱自由主義,就是覺得美國那一套好,這是他的自由完全沒啥問題。但是這名王老師居然是黨員,而且在該校黨代會上作為教師代表發言。她的其他言論陸續出臺。如要配合美國政府舉報黨員,支持美國通過涉港提案。真是嘆為觀止。這樣一個兩面人,卻享受著體制內的各種好處的光環。
她是當地宣傳部門的座上賓,還是媒體界的意見領袖,還在這所大學里所向披靡,有很多網友通過現實學校報道發現,要不是在網絡里對一名普通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搞網絡暴力,這位就快提拔到領導崗位了。
當然最終這位王老師也沒啥大損失,只是失去了一次機會。她的政治不誠實也沒有付出什么代價。
我在事件中一直勸說被人肉的年輕人,回歸生活。因為一個才步入社會一年的年輕人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有精力和資源與這種當地的名流較量的。
這種精致的兩面人,如魚得水,再配合今天這位已經去世的黨委書記的遺言來看,實在是一場非常讓人齒冷的魔幻現實主義。
02
其實很正常。這所高校一直做著很多公知想要追求的事。高校自治,黨校分開。這是有歷史記錄的。
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是不可以嘗試。但是在HK的修例風波慘劇歷歷在目,HK的所有大學在自治后淪陷為港獨的老巢,這種悲劇性的示范下,還在搞這一套,那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偏要去喂老虎。這不是改革風險問題,而是立場問題。
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正在慢慢凝聚,還遠沒有形成收放自如的地步。現在搞這種套路,其實不過就是潘金蓮送去的一份毒藥。
大學的問題,冰凍三尺而已!
兩年前,國內東北的黨媒第一次把高校的問題挑明了。那篇文章的標題是“老師,請不要在大學里這樣說中國”。當時引發了巨大的反彈,不少跳得最高的,都一副自己的地盤被人觸碰的條件反射。那一次也算是這些人士的第一次中暴露。他們雖然打出的是民主自由的套路,但真正的心里小算盤是什么?心里一清二楚。
還有方方的大作引發的爭議后,圍繞方方朋友圈里,高校的學術特別是文化精英們到底是什么態度,什么立場,已是不言自明。
有網友和我討論時說的一個觀點非常有道路:現在只是年輕人受不了他們的河殤思維,暫時性的逆反心理,加上美國現在實在拉胯,搞麥卡錫主義,愛國思維才有了一波回潮。但是文化界和知識精英里,河殤思維仍然的主流。
這是一種殘酷的現實,他們結合成了利益聯盟,是我們普通人難以想象的。一名被同學傳頌,立場堅定,愛國愛黨愛學生的黨委書記都沒辦法頂得住,更何況很多普通的熱血青年學生。
所以在這里,我這樣的普通人連直呼其名稱的勇氣都沒有。和讀者們談的還是以認識論的觀點為主吧。
學生們必須警惕大學某些老師的價值觀投食,這是一種利用老師身份優勢的卑劣操作。我們能做的是加強識別,多讀書,多去尋找各方觀點,而不是縮在一個會迎合加引導你思考的老師的價值觀牢籠里。
老師是否可以在學校的講臺上針砭時弊?當然是可以的。問題在于帶節奏的人群掩藏其中。
但如何識別到底是針砭時弊還是陰陽怪氣?
其實并不難,只要抓住一點。他到底是希望問題被國家解決了,還是希望國家能真正解決問題?他到底是鼓勵個人奮斗和國家進步相結合,還是玩那套國家,我們的敵人的資本力量偽裝代言把戲?
弄清楚以上兩個問題,基本上就能弄清楚一個人最根本的價值觀和立場。
大學應該兼容并包,但不能包含毒藥。我發過一個平行時空的玩味視頻,指出大學的捂蓋子遲早捂不住。
這次的悲劇,可能就是一次契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z1226)
